在我市举办的大型旅游文化体育活动是我市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起到了城市品牌宣传影响的作用,又可拉动我市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文化等综合消费。随着我市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包括许多能带来高净值游客的文化IP主办方选择在三亚举办大型活动。
我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近几年已积累了较多大型活动服务保障经验,但对市场主体举办大型活动给予的保障支持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活动报批程序复杂。举办单位需先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取得活动防疫方案的审阅意见,同步办理演出许可,两者都齐备后向市公安局递交安全许可申请。
1.未能实现政务审批一窗受理。几份批文中只有演出许可是经市或区级政务审批窗口限时办理,涉外演出需要线上线下双重操作,即线上审批通过后递交或邮寄纸质材料到审批窗口。不经过审批窗口的报批程序,在办结时间上没有保障。
2.市区两级管理。活动的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举办单位在拿到市级防疫指挥部的意见后,还需到区防疫指挥部按要求提交材料备案。举办单位在对接属地区政府时仍需提供全套报批资料备案。
(二)缺少公开透明、经科学论证过的标准和规范。比如,大型活动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配备标准,安检设备的配置,大型活动疫情防控要点等,大都是经验所得,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均未通过信息公开的形式公布。这导致举办单位提交活动执行方案时需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反复修改,多走弯路,耗时过久,甚至可能增加活动成本。
(三)大型活动保障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于市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举办的大型活动,可由政府部门牵头,召开保障工作协调会,印发保障工作方案。但是市场主体举办的大型活动,政府参与度低,未形成有效的保障协调机制,有的职能部门在没有市政府印发保障方案的情况下不履行保障职能,导致活动举办方多头逐一协调职能部门,一次音乐节的筹备需要协调近20个部门,对外来举办单位来说十分吃力,未能为文化娱乐界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对策建议
疫情常态化时期,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三亚国际体育中心为代表的文体设施建成后,会有大量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演出落地三亚。在大力倡导改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对市场主体举办的大型活动,建议市区相关职能部门转变角色,主动服务,从以下三方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一)科学研判,制定规范。建议相关部门科学研究后,就我市大型活动保障(如医疗急救、安检设备等配置、疫情防控要点等)的执行标准,制定可操作规范。
(二)建立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形成清单式的大型活动申报操作手册,提高政策透明度,如具备条件进驻行政审批窗口,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三)建立联动协调机制。鉴于大型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造成区域内的大量人群聚集,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不管活动举办单位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还是市场主体,市区两级政府均应建立畅通的保障协调机制,能够召集相关单位共同为活动的举办做好指导、审批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