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三亚市吉阳区创新推出政务服务“信用+容缺受理”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明确清单、规范流程、强化监督,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切实提升审批效率与群众满意度,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材料不全跑多次”的难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方案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材料齐全才受理”的模式。吉阳区全面梳理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审批事项,筛选出30项高频事项纳入“信用+容缺受理”范围,并形成了“可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可容缺材料目录”的明细清单。通过这一容缺机制,累计减少了35份非核心申请材料。对于那些具备基本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所欠缺的政务服务事项,窗口部门将先行受理并同步进入审核程序,真正实现了“该容则容、应补尽补”。
在具体操作流程上,方案实现了闭环管理。当申请人材料暂缺时,窗口工作人员会一次性告知容缺情形、补交要求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申请人在签订信用承诺书后,申请即可被先行受理。与此同时,审批部门立即启动审核程序,对核心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待申请人按规定补齐材料后,系统即时办结,从而有效避免了企业和群众“反复跑、多头找”的困境。
据了解,为确保改革成效,方案还建立了“内部检查+外部监督”的双监督体系。内部方面,定期检查事项清单的执行情况和材料审核的规范性,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外部方面,则通过意见箱、满意度调查、12345投诉举报等多种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快速响应群众的诉求与建议。
“信用+容缺受理”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吉阳区通过“先受理、后补齐、快审批”的容缺模式,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大幅缩短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时间成本。同时,办事材料提交数量减少30%以上,切实解决了“材料不全办不了”的痛点,降低了办事门槛与往返成本,显著提升了办事便捷度。
这一改革推动了政务服务从“规范办”向“高效办”“暖心办”的深刻转变。吉阳区通过“吉阳营商”“活力吉阳”等线上平台强化政策宣贯,不断提升“信用+容缺受理”模式的知晓率,逐步形成了“政府守诺高效、群众诚信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
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企业群众的实际办事需求与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和扩充“信用+容缺受理”清单,逐步将更多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民生保障的关键事项纳入容缺范围。同时,将进一步细化材料标准,明确容缺时限,在确保审批规范的前提下,让“信用+容缺受理”模式更高效、更暖心,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