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阳区落笔洞临时地摊服务站渐次亮起灯光。退役军人杨冬新的小吃摊前,刚下课的大学生排起长队,他热情招呼着客人,鼻尖萦绕的香气与食客的笑语交织成最鲜活的烟火图景。“一天收入500余元,这踏实日子多亏了这个便民服务站!”杨冬新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意。
这处充满人气的地摊服务站,是落笔村破解流动摊贩治理难题的举措。作为紧邻大学城与密集居民区的村落,落笔村长期面临着特殊的供需矛盾——周边师生、居民对便捷多元的餐饮及生活服务需求旺盛,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及垃圾遍地等问题,曾让不少居民怨声载道。

小吃摊前,大学生在买小吃。冯晨阳 摄
“不能让‘烟火气’变成‘脏乱差’,更不能堵死创业者的路。”为破解这一困境,落笔村积极响应三亚市“15分钟便民圈”建设号召,精准施策在抱坡村七组规划建设便民地摊服务站,将分散的摊贩集中疏导至固定区域,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这一举措不仅彻底解决了此前的交通和环境痛点,更依托靠近大学的区位优势,摊主们有了稳定客源。学生群体对特色小吃、文创饰品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让地摊经济更红火。
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有序,更是安心。在杨冬新的摊位显眼位置,营业执照、食品经营相关证照整齐悬挂,食材采购台账清晰记录着每一批原料的来源。“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检查卫生,食材溯源卡也得随时备查,这样既是对顾客负责,也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他说。
为保障服务质量与消费安全,落笔村建立了全链条监管体系:要求所有食品摊贩依法办理相关证照,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定期开展卫生专项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摊位坚决要求整改或取缔。同时,服务站还配齐了完善的排水、照明设施及专门的垃圾收集点,让摊主经营更省心,消费者体验更舒心。
如今,这处地摊服务站已吸引98家摊主入驻,不仅为杨冬新这样的创业者提供了再就业增收的新路径,更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实现了“摊主增收、群众便利、乡村提气”的多赢。
“我们将持续完善管理机制,畅通摊主与消费者的意见反馈渠道,不断优化经营环境。”落笔洞临时便民地摊服务站负责人韩伟东表示,将进一步丰富服务站业态,让地摊经济既保持“烟火气”十足的活力,又坚守“规范度”在线的底线,真正成为便民利民、激发社区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三亚日报记者 冯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