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媒体看吉阳

[海南日报客户端]吉阳区集团化办学让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字体: 打印
2025-09-11 15:56 海南日报客户端

9月10日,是一个充满感恩与敬意的日子——教师节。近年来,三亚市吉阳区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战略目标,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吉阳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开展集团化办学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组建11个教育集团 ,涵盖33所公办中小学,超过2.5万名师生从中受益,构建起“紧密型+联盟型”双轨并行的教育生态。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吉阳区首创的“1+1+N”分层帮扶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该模式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紧密相连,通过法定代表人兼任、管理团队派驻、教师统筹调配等创新机制,推动核心校与成员校深度融合。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在2023年试点紧密型教育集团管理改革,采用“一长多校”模式,向红庄、罗蓬两所偏远学校输送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使两校学生学业表现达标比例从不足30%跃升至85%以上,成为帮扶机制成功的典型。

近三年,吉阳区四、八年级学生在德育、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平均成绩均超出省均线,彰显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专业成长迅速,三年来获市级以上奖项超3000人次 ,还培育出“种子教育”“和美教育”等特色课程品牌。各集团通过“研训一体化”“名师工作室”等载体,搭建跨校教研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例如,市二小教育集团创新的“三团队分治”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管理效能。

在“一校一品”策略的推动下,吉阳区形成了多元特色教育矩阵。丹州小学的“小白鹭”美育课程、南新小学的足球特色教育、海师附属三亚学校的民族教育等品牌项目,丰富了课后服务内涵,成为各校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双减”背景下,各集团开发200余个特色项目,让1.8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为保障集团化办学顺利推进,吉阳区还建立了“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编办、财政等多部门联动,解决师资调配难题,并在年度预算中单列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近三年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 。“区管校聘”制度的实施,实现教师编制动态管理,2025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29%,充分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吉阳区教育局局长陈小鹤表示,将构建“核心校孵化—成员校成长—新集团裂变”的发展闭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未来,吉阳区的集团化办学将继续深化改革,破解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专项经费长效保障等难题,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育更多“健康阳光、好学上进”的时代新人,不断书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篇章,让吉阳区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畅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