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拖欠两年的欠款,让内蒙古一家企业奔波千里,催讨无果跨省维权耗时费力,难道只能对簿公堂?近期,三亚市吉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一场高效调解给出了新答案。
千里追债陷僵局
2023年,内蒙古某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租赁公司”)与海南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路公司”)达成合作,后者租用设备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然而合作结束后,某公路公司拖欠2.2万元租金长达两年之久。
期间,某租赁公司多次电话、线上催款,却因跨省沟通成本高、对方以“阶段性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推诿,始终未能收回欠款。企业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经营压力陡增。
柔性调解促共赢
面对僵局,某租赁公司联系到吉阳区综治中心,向三亚市吉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核实情况:一方面倾听某租赁公司“急需回笼资金”的迫切诉求;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某公路公司确因短期资金紧张导致欠款,并无恶意赖账意图。双方虽有意和解,但对还款金额存在分歧。
掌握症结后,三亚市吉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组织线上调解。调解员一方面向某公路公司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违约责任的条款,清晰算清拖欠款项的法律成本;另一方面引导某租赁公司理解对方实际困难,倡导互谅互让。经过数轮磋商,某公路公司决定一次性支付2万元,剩余2000元由某租赁公司主动放弃。协议签署后,欠款不久便汇至指定账户,困扰企业两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小调解撬动大营商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精准把握法律底线、灵活平衡双方利益,不仅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更避免了异地诉讼的时间与财力消耗。此次成功实践,为跨区域商事纠纷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案例,彰显了人民调解在为优化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