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历经风雨的草帽、一身被汗水浸透的迷彩服,是吉阳区榆红村村委会副主任谭正发最醒目的标识。昔日,他将青春热血熔铸成国家安全之盾,如今,脱下戎装的他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将铁血军魂续写在乡村振兴道路上。
谭正发开展日常走访。
心系冷暖
当好党群“连心桥”
清晨,一辆熟悉的电动车出现在各条村道上,谭正发开始了他日复一日的走访。没有固定的日程表,只有村民口中的那句“草帽哥”。“谭主任的电动车就是移动的‘民生服务站’,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村民口中的玩笑中透着真情。无论是高温下的纠纷调解,还是台风天里的群众转移,头戴草帽的他永远冲锋在最前线。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谭正发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将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精心梳理成人大代表建议。他提出要在榆亚路与榆红南路交叉口增设红绿灯的建议被采纳实施后,该路口交通秩序日益规范,事故率显著下降。针对公厕紧缺问题,他积极推动榆亚路与大安岭路交叉口的公厕项目建设,建成后将惠及榆红村周边群众。
他的电动车上常年放着一个泛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榆红村的民生档案:残疾人士的补助申请表、辍学青年的入学申请书、抱养儿童的落户证明......虽然只是薄薄的纸张,却承载着一名共产党员沉甸甸的为民情怀。
攻坚克难
勇当民生“破题手”
每逢雨季,污水横流。榆红村因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区域污水管道长期未接入市政系统,导致部分村民常年受内涝困扰。2021年,谭正发刚到村任职,便将这一困扰村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列为“一号工程”。
谭正发查看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情况。
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网情况,谭正发迎难而上,化身工程“加速器”和“粘合剂”。他卷起裤腿,无数次深入污水横流的巷道实地勘察,摸清症结;多次往返于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当工程推进至榆红农贸市场附近时,4户村民因土地纠纷阻碍施工,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化解矛盾,保障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期间,他始终坚守工程一线,通过现场指挥与动态监测,使施工问题得以在萌芽阶段及时解决,实现质量与工期的双重保障。
在谭正发等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红村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不仅解决了榆林潭路农户污水直排问题,还对榆红农贸市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20个摊位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纷纷表示,现在清风送来的只有凉爽,再也没有异味了。
危急关头
甘做群众“防护盾”
去年,台风“潭美”期间暴雨持续肆虐,湍急的水流顺着泄洪口汹涌而下,平日里平缓的坡道此刻成了危险区域。当时,正在防汛巡查的谭正发突然发现一位村民的电动车在陡坡上被水流冲翻,滑向旁边的河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凭借过硬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闪电般冲上前去将被冲倒的村民从水流中拉起,成功避免悲剧发生。“巡逻是我的本职工作,群众有危险时冲上前,是军人的本能,更是党员的本分。”事后,他平静地说道。
防风防汛期间,谭正发修剪树枝。
在村民们的记忆里,每逢风雨肆虐的时节,那顶熟悉的“草帽”总会“如期而至”。夜晚的敲门声,是挨家挨户确认安全的坚持;低洼区的劝导,是对群众的“时时放心不下”;险情路段的巡逻,是始终屹立的风雨屏障。这顶历尽风雨却永不褪色的“草帽”,已成为榆红村最让人心安的守护符号。
谭正发正在修理围挡。
谭正发在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后,他始终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先后获评“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复转退役军人、军属代表”“2024年度十佳网格长”等荣誉。从手握钢枪到扎根乡土,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30年党龄沉淀出的忠诚,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依然滚烫。
如今,村里新入职的年轻干部纷纷以他为榜样,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实际行动诠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深刻内涵。他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不仅发光发热温暖着身边人,更以其光芒指引着榆红村的党员干部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