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划规划
  • 标    题: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吉阳区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 索 引 号: 00823285-0/2025-09871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25-09-23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5-10-14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 有效
  • 效力说明: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吉阳区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更新时间: 2025-10-14 17:12:56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关于吉阳区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在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吉阳区人民政府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区政府委托,我现就吉阳区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5年全区上下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围绕“五个图强”,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以改革为突破口,以发展为基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三亚章节中奋力奔跑,不断将“发展势能”转变为“发展实效”,持续推动吉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经济发展底盘,激活内生增长动力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2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长率全市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下降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9.1%。各产业占比:4.9:7.6:87.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4.05亿元,同比增长4.2%(如按去年统计核定数88.3亿元计,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4亿元,同比增长5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4.0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246元、14984元,同比增长4.1%6.5%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印发《三亚市吉阳区2025“抓项目、扩投资”工作方案》,由四套班子领导挂帅,组织调研调度30次,覆盖项目70余个,解决了大悦五期、三亚御府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涉及20个问题,推动24个项目开工建设入库。创新推“上门服务+部门联审”工作机制,协助东岸蓝湾二期/三期、君和君泰3个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清算尾款3.29亿元,成功挖掘阿那亚、海语东岸(北区)、海罗华润等项目4.19亿元利息纳统,促成“半拉子”京基花园项目恢复开工建设,产生7000万元以上建安投资。上半年投资增长率居全市第二。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通过政策激励、活动挖潜、节点营销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我区消费活力,上半年社消零同比增长56.9%。在国补、市补基础上追加区级财政资金200万元,推出吉阳区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补贴,配套开展以旧换新政策宣传活动,汽车报废补贴带动汽车销售开票额1667.3万元,拉动比约为1:68。上半年在库重点企业销售额完成110.96亿元,其中汽车零售额约74.27亿元,占比66.93%,海旅免税零售额约14.87亿元,占比13.4%,住宿餐饮零售额为7.28亿元,占比6.56%,其他类占比13.11%

招商引资顺利推进。印发《吉阳区2025年招商工作方案》,建立“党委政府引领、商务部门牵头、行业部门配合、要素部门保障、全员共同参与”的招商格局体系,引入“三500”企业任务7家,目前已引入5“三500”企业注册:天士力集团注册3家子公司、大华集团注册2家子公司并签订榆红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协议(约定投资额203亿元),主动对接洽谈首旅集团、京师文旅集团等项目50余个,完成联美三亚首位项目签约,涉及总投资额100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393.94万美元。

(二)构建现代产业引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农业生产固本增效。一是持续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完成早稻收获面积2843.17瓜菜收获面积10554.63亩,水果收获面积46177.58亩,槟榔收获面积2431.54亩,海洋捕捞总量11489吨。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种植,加大榴莲、阳雀湖辣椒、大茅玉米、“玮两优”水稻等新奇特优种植推广力度,成立大茅科技小院及“农服超市”,推动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运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投入资金495万元建设2个高标准农田项目,修复博后、红花等7个村庄农田沟渠,完成撂荒地复耕复垦75.48亩,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不断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工业发展后续支撑有力。一是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7亿元(含电网产值),同比增加20.33%,其中海南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近2.0亿元,占资质内建筑总产值35.86%,拉动增长89.69%,贡献60.1%的增速,三亚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贡献20.1%的增速。二是以南丁片区为核心载体,聚工业+旅游融合模式,积极引入蓝带啤酒数字生产基地、春光食品观光工厂以及珑井物流仓储基地等龙头企业,为后续工业发展增加新动能。

文旅消费实现双增。一是上半年我区接待游客总数6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4.81%,实现旅游总收入189.24亿元,同比增长5.43%“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推出“景区+酒店+水上运动”互通优惠套餐,整合资源惠享一站式省心度假。二是大东海获批国家4A级景区,精心打造滨海休闲街区,不断推进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鹿回头创建夜经济示范区。三是开展吉“潮”好玩宣推计划,塑造吉阳特色文体旅IP,借助非遗展览、周杰伦演唱会、玫瑰文化节、第二届自贸港国际风尚文化周等大型活动引流量促消费。

新兴产业赋能加速。一是产业集聚加快萌发,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三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如期推进,三亚大悦城城市综合体项目、自贸港旅游航空总部(北区)等项目实现市场主体入驻。二是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已形成以海南巨量引擎科技有限公司、三亚盛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海南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恒力能源(海南)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批发业,以嘉实财富为代表的金融业等,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三是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现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9家,实现总营收2.21亿元,同比(20241.41亿元),增长57%;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总营收29.87亿元,创造税收3999万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专精特“小巨人”1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409.65万元。

(三)锚定自贸港建设目标,提升开放发展能级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事业单位优化调整,新设立副科级事业单位吉阳区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对区城市运行保障中心等10家事业单位进行优化调整;持续优化社区功能,揭牌成立乌石社区。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上半年区城投公司进行机构整合,调整二级子公司5家(含新设立子公司3家),三级子公司1家,二级参股公司2家,三级参投公司6家,推动国有企业业务向专业化、精细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升级。三是深化农村管理改革,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整治,初步形成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2宗,涉及土地流转面积1216.92亩、交易额4425.1260万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以营商环境建设、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和信用建“一体四面”高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工作,深化“吉时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创新“吉时协调”机制,开展现场协调10余次。二是政务服务质效升级,依托海南省政务服务网上线33“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将窗口服务下沉至3个大社区和41个便民站,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已累计受理业务2632件,办结2200件,办结率84%;着力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以多元融合拓展帮办代办服务,探索打造法务+政务联动工作机制。三是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推行“两评一证”合一,推动三亚中石油加油站等项目快速落地;推行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承诺制”工作机制;实施“阿吉帮选、址快一步”服务新模式,已为24个文娱项目提供证前指导服务,并将该模式成功复制至医疗机构审批领域,为全市首家一级综合医院凤凰医院落地按下“加速键”。四是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推出“信用+养生饮品”“信用+电玩”“信用+百果园”等应用场景,构建休闲消费娱乐为一体的信用场景矩阵;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融入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等7个领域建立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提升监管精准度和服务效率。

人才引育力度显著提升。上半年完成引进人才落户627人,受理人才住房补贴申请1305件,招录122名公办中小学教师。坚“引育并重”,成功举办吉阳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设“数智农播星人才专项培训”“直播销售员职员技能公益培训”7期课程,揭牌吉阳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培训班56期,培训3101人,其中罗蓬村妇联主席谭林果获评海南省劳动模范。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人居环境融合

打造现代高品质城区。一是城市更新稳步推进,上半年重点推进抱坡、月川、临春、海罗、榆红等片区城市更新(棚改)项目,累计签约196户,拆除房屋165栋,拆除面积8.54万平方米,累计支付补偿款(含土地款)约7.85亿元,腾空土地约151.91亩(其中出让土地约101.63亩)。完成南丁中片区《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编制工作,印发《三亚市吉阳区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启动大东海区域、下洋田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建设规划研究与概念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解决大东海鹿鸣小区棚改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推动征拆工作取得实效。凝心聚力开展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项目、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等项目征拆工作。上半年已腾出净地2148亩,累计支付补偿费用约3.88亿元。三是做优城居品质服务。持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G223-亚龙湾路交叉口交通改造工程项目、县道X820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及商品街港门村片区弱电光缆下地整治项目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完工。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应急维修维护整治任务907件、维修路灯673盏、疏通管道18707米,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有效实施。一是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学习贯“千万工程”,突出“一村一特色”,落笔村、安罗村及罗蓬村列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计划投资6891万元,建设和美乡村项目12个。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半年累计监测对象共35119人,已消除风险1653人,全区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为26352元,同比增长10.9%。三是引导东岸村、博后村、六盘村等村集体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目前正编制成“村投”计划书,已有15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四是持续开展扶持畜牧业发展项目补贴工作,发放鸡苗补贴资金8.64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8.49万元,搭建线椒产销对接平台,为农户解决滞销辣椒30万余斤。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是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样板市县创建工作,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831,排名全市第二。二是压实河湖管护责任,持续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实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监管,农村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是狠抓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提前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涉及区整改措施——青梅港冰蓄冷项目侵占红树林保护区问题整改,按期完成6项省环保督涉及区级整改措施。四是“三大模式六条路径”为指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化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系列禁塑、“无废城市”等宣传活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五)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筑牢幸福生活基石

做强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就业6649人,打“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圈,举办招聘活动32场,提供岗位3743个,服务高校毕业生63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夯实教育硬件基础,完成荔枝沟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第七小学(海罗校区)围墙改造项目,正在推进罗蓬小学升级改造项目、同心家园二十八期幼儿园项目和高知园幼儿园项目建设,逸夫中学、第五中学等7所学校建设项目按计划办理前期手续。三是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田独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即将竣工,计划9月底功能性使用;妇幼保健院二期、榆红医院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完工交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专家24人次下基层坐诊带教,开展双向转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与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四是推动住房保障惠及民生,东岸、月川、抱坡安置区(东区)交付安置房共925套,即将启动临春安置区(一期)1056套住房分配,有序推进16个老旧小区项目改造,积极探“红色物业”试点及“三无”小区治理,改善辖区居民住房条件。

做优公共服务。一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在落笔小学、红土坎社区和鹿回头社区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组织3场全民健身活动及太极拳展演,协助举办周杰伦演唱会及6场市级文化惠民演出,展现全民健身的蓬勃活力。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在大东海广场传播黎族钻木取火技艺,展现非遗文化魅力。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全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530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2467人,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体检,惠及900余人,加快推进南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三是社会治理精准有效,创“城运平台+二维码门牌”模式,推进区城运平台与业务数据互联,在6个大社区、41个村(社区)及亚龙湾服务中心安装视频调度系统,实现区级指挥与村(社区)互联互通。

上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主要经济指标距离目标任务存在差距。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不均衡、抗风险能力偏弱,导致发展动能明显放缓;土地出让及新开工项目落地少、与完工退库项目数量不成正比,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可挖潜或激发消费潜能项目相对偏少,增长过度依赖政策补贴拉动等。面对挑战和不足,全区上下亟需稳住长板,加固扩能中板,全力补强短板,坚决锚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奋力推动吉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5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意义重大,下半年奋力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吉阳贡献!

(一)全力稳增长促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内需稳信心。持续推行汽车报废补贴“线上即申即享”,确保720辆报废目标达成,用好300万元“购新补贴”专项资金,叠加车企折扣,实现报废或购新激励,继续申请财政资金500万元开展汽车购新活动及黄金珠宝首饰促费活动。联动酒店、民宿、大型商超、高校及18家文旅企业策划系列消费活动,通过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等项目推动传统消费场景焕新提级,导入电音节等演出及赛事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举办免税购物节、限时折扣等活动,推动旅游免税康养文体深度融合,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红利,吸引居民游客增消费。

锚定目标扩投资。围绕区2025年抓项目、扩投资“六个一”责任分解表,坚持靶向发力,强化协同,全力拔钉清障,以“踏石有痕”的力度保障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土地出让,推动项目落地。保障榆红、海罗共计253.25亩商品房项目及安置区等配套设施于年内落地,推动联美三亚首位项目一期在本年内摘地;二是盘活存量项目,激发投资生机。目前原万华05地块已挂牌,力争实现拿地即开工或拿地快开工。亚龙湾仙人掌酒店土地回收事宜已通过市两重一大会议研究,力争在本年实现重新出让;三是突出政府主导,完善设施配套。大力推动G98大三亚扩容工程、海罗、临春、月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聚力保障龙岭北路、中医院改扩建二期省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提速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清流园水质净化厂等项目施工进度,持续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四是优化保障机制,加速投资转换。对标全年目标开展投资攻坚,重点促成华侨城DA02-17-01地块商品房、华润观岚二期、临春D07地块商品房等总投资79.93亿元的6个已开工未入库项目在第三季度实现入库纳统,力争本年贡献投资12.48亿元。

握实招商引资抓手。围绕招商引资目标,加强联动招商,主动对接抢项目,积极靠前做好服务,引进重点招商企业和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化招商,聚焦战略咨询、管理咨询、财务咨询、建筑设计、时尚设计、文旅IP设计等领域,推“产业链招商”引进产业,带动重点头部企业12家入驻吉阳,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二)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释放发展动能

攻坚关键领域改革。继续推动区城投公司改革工作,优化股东、国资部门、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办公会的权责边界,配强领导班子,同步根据战略与业务需求优化组织架构,增设融资、战略投资等关键部门,确保管理体系高效。扩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探索引导“城中村”农村集体把项目投资开发与解决村民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开发有市场竞争力、投资风险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项目,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妥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手册》,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升级“吉阳营商”智慧服务平台,实现诉求响应、材料提交全流程可视化。打造“审管法信”联合体系,推动政务协同。拓展智慧政务服务模式,布局24小时智能政务柜,实现全时段自助办理领取证照。

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筹办2025年第四届人才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进一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吉阳区农村电商人才工作站建设,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人才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怀,不断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优热特农业。联动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建立2个科技小院。推动“大茅玉米”“阳雀湖辣椒”精品化特色化转型。加快推进同心家园五期蔬菜示范基地、六盘田洋热带蔬菜培育基地、中廖樟树港辣椒示范基地及吴氏运城蛋鸡场建设。

提振工业活力。推动南丁工业园区落地,实现产业集聚提级。蓝带啤酒三亚数字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计划9月开工,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珑井三亚商贸物流仓储基地计划11月落地,预计年产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年纳税超过7,500万元人民币;继续跟进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工业用地落地吉阳,增加工业产值,拉动经济增加。

做强文旅产业。导入电竞赛事、文艺演出等多元化文旅产品,培植话题和热度,提升消费黏性及客群向心力,谋划旺季全套餐,打造吉阳吃住玩一体化服务。依托景区资源,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模式,着力打造亚龙湾、鹿回头、大东海“钻石级”驿站及乐天城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新天地文农旅产业园项目在年内建成投用,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辐射能级。提速抱坡、海罗、榆红、临春等片区棚改与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制定南丁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征拆补偿方案,加快海罗、榆红、临春安置房建设,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破解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项目和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项目征拆堵点,保障省市重点项目施工建设,加紧推动高知园安置区项目征地补偿工作,着力推进半岭温泉片区等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定期组织已销号问题回头看,督促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管控6100%,加强行业场所禁塑日常巡查引导。压实河(湖)长制,落实水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断面和入河排污口监测,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监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加强野生动物管控,落实森林资源属地管护责任,打击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抢抓优势资源,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荐落笔村、安罗村及罗蓬村参与省级和美乡村评选活动,推动红花村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策划热带农园观光、采摘体验活动,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推进南丁智慧市场建设,确保南丁和美乡村方案落地、山水项目年内完工。整合农田管护资源,提升管护效能,助力绿色发展。深化农村“三资”监管机制,保持“两超一不”土地问题整治高压态势。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积极性,打造“业兴、民富、景美”新农村。

(五)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社会保障

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常态化举办招聘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开展每月进校“三送”服务,举办“订单式”培5期,推动高质量就业。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动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落实“四个一”制度,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确保欠薪线索动态清零。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提质养老供给,做细残疾人士关爱,落实康复救助项目,建立“一人一档”,精准发放补贴。依托名师工作室和学科中心组,开展教学视导与薄弱学校帮扶。实施智慧教育平台培训,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对接市医疗集团,推动资源下沉,实行分级诊疗,建强疾控队伍,保障传染病监测预警。利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满足群众文体需求,推进吉阳文体中心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分馆设施并投入使用。改善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开展“国球进社区”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平安吉阳防火墙

构建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持续加大反走私力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危化、燃气等领域,压实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三管三必须”和领导干部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行台账式、闭环式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管控。深入开展“三无”船舶清理整治工作,提升纳管船舶管理水平。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2025923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营商环境综合服务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