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划规划
  • 标    题: 关于三亚市吉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 索 引 号: 00823285-0/2024-08656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吉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2024-01-15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4-01-15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 有效
  • 效力说明:

关于三亚市吉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更新时间: 2024-01-15 09:48:00

吉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三亚市吉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外生冲击及疫后经济重振压力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人大的监督指导及政协的建言献策下,认真执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保持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依托城市更新等契机蓄力过坎,积极谋求发展动能转换、增长质量提升和人民福祉改善发展积极因素正加速积累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弥坚。

   (一)主要指标有序增进,经济运行积极向好。

1.产值增速高于预期,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全年共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3.27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7.2%,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11.5%,高于年初10%增长目标的1.5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9亿元,同比下降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42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6.96亿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5.6:12:82调整为5.2:10.3:84.5,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扩大。

2.公共收入增幅显著,经济发展后盾弥坚。全年共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5亿元,增长56.22%。其中税收收入18.95亿元,从税种占比上看,得益于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及社会发展环境的复苏向好,今年以来我区新增市场主体5900家,全口径增值税较去年增加10.96亿元,增长64.85%占比达34.79%。此外,在收入增幅显著上涨的同时,土地增值税较去年同期下降25.3%,可见土地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权重正逐步弱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结构的持续调优。

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收窄。至本年年末,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301元,同比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975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71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收入约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9.54%,较去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4.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潜力稳定释放。今年以来,我区抢抓经济复苏、内需攀升的良好形势,及时印发《三亚市吉阳区政府投资管理规定》规范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在全市率先编制由区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挂帅、各责任单位具体包保的《三亚市吉阳区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六个一责任分解表》,推动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上下齐心逐项梳理项目堵点,下沉一线纾难解困,累计组织调研项目约242个,调度会约62次,协调解决了一山湖项目二期规划道路建设、中国干细胞集团三亚干细胞大厦施工车辆通行等问题,促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11月共计完成全社会投资152.71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市平均完成率3.8个百分点。其中我区范围内纳入2023年省重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8个项目全部开工入库,本年1-11月累计完成投资24.34亿元,完成年度重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107.7%

   产业发展蓄能聚势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1.三农基础加速夯实,乡村产业持续壮大。

一是粮食安全底线日趋稳固。保有3400亩早造水稻和6282亩晚造水稻均已收割,完成市级层面分解至我区的全年种植任务农田增效工作有力推进,面积约1470亩的田独-中廖4200亩的落笔-大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本年竣工验收,面积约696亩的中廖田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计划改造面积约367亩的六盘-博后田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启动前期手续,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正高效贯通。深入实施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治理工程,南丁、罗蓬及大茅田洋(南片区)农田整治项目均于本年完工。重拳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662.12亩耕地清理腾退任务,清表永久基本农田379.61亩,完成450撂荒地复耕复垦任务。

二是蔬菜产供链条有序运转。全区保有的33块共计约4258.99亩的常年蔬菜种植基地有效种植率超95%共计160亩的5个蔬菜大棚设施完备,产能约为每亩4000斤,基本满足我区市场供给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区配合市稳价办新增认定回租型公益性摊位25个,加盟型公益性摊位21个,平价网点3个,辖区共计培育公益性市场2家、平价专营区17家、平价专营店36家、公益性摊位511个,产供链条持续壮大。三是农村环境改善成效斐然。扎实打好三亚市美丽乡村三年行动收官战,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投资1489.16万元的6个红花村项目及总投资3525.99万元的3个六盘村项目完工,2023年全年投入5000万元,完成大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期,大茅河专项治理三期,大茅滨河及乡村道路建设三期、大茅集市建设项目共计4个项目建设并启动大茅人居环境整治四期、大茅滨河及乡村道路建设提升四期及大茅集市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罗蓬美丽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并启动罗蓬村美丽乡村部分道路美化工程前期工作。四是稳步推动垦地融合改革。南新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蹄疾步稳,与天涯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并启动天涯辖区内6个居民小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工作。制定印发《南新居社区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完成拆分重组、人员配置及机构挂牌。五是农村经济产业加速育强。保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领头羊作用持续强化。农文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主要椰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11月份共计接待游客约167.14万人次,同比增长310.56%。创造营业收入约3.09亿元,同比增长249.53%95家乡村民宿旅租共计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约为90.6万人次,同比增203.42%,累计创造营业收入共计2.17亿元,同比增长233.13%。在推动原有产业提质壮大的基础上,选址红花村引进文农旅产业项目并于本年完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备案,成功于十一双节期间在六盘村举办为期8天的2023年三亚乡村美食节活动,制定激励措施推动罗蓬村白玉兰种植产业落地并推广种植面积至29亩,开展博后村五朵金花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多措并举探索培育新兴农旅融合增长点。

2.文旅市场复苏振兴,消费场景加速活化。

一是旅游市场重振显著。吉阳鸿洲码头休闲街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鹿回头景区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亚龙湾森林公园5A级与凤凰岭公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整合玫瑰谷、博后村、申亚奥特莱斯创建4A级景区事宜达成景区备案等关键性进展,旅游经营主体疫后创面加速愈合,实现加速回弹,1月至11月度共计接待游客约106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10.78%,实现涉旅业收入293.14亿元,同比增长119.02%,其中接待过夜游人数82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7.18%,创造过夜游收入276.78亿元。二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旅游+音乐”“旅游+文化”“旅游+演出”“旅游+美食等多重文旅套餐引导文旅消费新风尚加速成型,文旅融合IP聚势升华。三亚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市综合档案馆)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3%,可容纳6.06万人的白鹭体育场建成投用,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并顺利落幕,三亚之夜回忆经典两场群星演唱会带动消费超4亿元,2023年全国沙滩摔跤对抗赛在大东海点燃战火,2023海南(三亚)马拉松在美丽之冠鸣枪开跑,三亚玫瑰谷国际玫瑰节形成品牌效应,月满中秋 温情吉阳红沙特色琼式月饼传真情活动等文化与民俗碰撞的火花为复苏的旅游市场增势加温,VA”BA”、大茅骑行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多彩纷呈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三是场景跃迁催发热点。辖区大型商超利用节庆消费高峰及消费券促销活动保持良好的营收表现,其中蓝海广场创造营业额约3.66亿元,同比增长约48%;乐天城营业额亦达到1.72亿元,同比增长约37%。免税消费动能释放,海旅免税城本年零售总额约为37.2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免税销售额约为33.1亿元,同比增长32%,带动相关链条行业加快壮大。在此基础上,首地广场、三亚海旅超体、天悦城商业综合体及夏日站等综合体相继开业,多层次消费购物热点加速布局,细分消费市场深化拓展。全年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36亿元,同比增长28.5%

3.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发展极点加快萌发。

一是创新赛道加速入局。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平台作用持续扩大,围绕互联网文娱、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科技的发展核心持续扩能,高新技术集聚能力持续增强。本年共计引入新增入驻企业116家,累计在册企业扩充至577家,创造产值18.6亿元,贡献税收0.97亿元,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平台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二是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势。五矿国际广场、太平金融产业港、万华三亚东岸04地块商业项目、海语东岸、中交海南总部基地相继落成,与已投用的大悦环球中心、保利国际广场错落呼应,大悦城城市综合体、海语东岸(北区)、自贸港旅游航空总部及申亚金融大厦等项目正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态势逐步显现。

   (三)改革实践蹄疾步稳封关前奏节拍强劲。

1.引才纳贤发展之建立《三亚市吉阳区人才工作站管理办法(修订)》等4项工作制度,印发《吉阳区关于建设服务转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十大人才专项行动,建立首批共计62名成员的专家人才服务团下沉开展乡村振兴定向帮扶。深化招才引智活动,拓宽柔性人才引进渠道,各类专家人才信息库拓展至3000余人,候鸟人才库拓展至300余人。抓实青年人才储备培优工作,不断强化青年之家阵地建设,一村一电青年电商人才培育项目初步实现全区16个村全覆盖。

2.机制趋善强发展之体。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成立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依托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书记、区长直通车,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诉求受理渠道,区领导及各部门领导主动访问及接待来访的市场主体480余次,做到有约必见、有求必应。印发《吉阳区营商环境体验员制度》,聘请吉阳区第一批营商环境体验员”7人。深度把脉办事流程堵点和行政服务短板,发现并解决政务流程堵点30余个。推行项目管家式服务新模式,整合推出民宿一件事,提供从事项咨询到证件到手的全流程帮办、代办、督办精准服务。推出十个严禁问责办法,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吉阳区现场体验观摩活动暨政企面对面座谈会,躬身问方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向优二是政务服务提质升级。持续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出政务导航系统,无人干扰智能审批系统顺利上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吉阳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整合区12个部门280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受理并完成流程再造,开展四减一增专项行动,压缩22项审批环节,优化28项审批流程,缩减14项审批业务总计80天的环节耗时。进一步优化主动办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点对点的个性化帮办代办服务并办结400余件。在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实现跨区域通办”“跨市县通办”“全城通办”“大社区通办便民站通办等融合办理事项落地运行,推出零跑动”469项并实现可办率99%,促成吉阳区政务服务从跑部门”“跑政府加快向零跑动转变。三是信用体系加快完善。全面推行信易批服务机制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压缩承诺时限30%,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推送自然人、法人信用承诺书1882件。在月川社区先行试点契约化+信用社区建设,推出信用+口腔医疗服务,加快博后信用+民宿及六盘信用+美食街等信用场景拓展。印发《吉阳区关于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围绕制度、数据、平台、监管、应用场景及宣传推广六位一体机制提升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助力信用三亚和诚信吉阳建设迈上新台阶。

3.政策落地增发展之能。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要求,组织走访纳税主体212家(户),对实质性运营情况进行核实并开展整改指导和宣讲,及时有效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农村土地、闲置房屋流转政策落实取得实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深度推进,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业务18宗,涉及流转面积2440.66亩,交易金额达3813.47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

4.扎紧防线固发展之本。今年以来,完成56艘在编船只、609三无船舶其及43艘外市县船舶登记(本省外市县渔船数据包含在609艘内),累计登记在册在编船只56艘,三无船舶”609艘,外市县船舶43艘,实现建档管理全覆盖;三亚市亚龙湾反走私综合执法站(亚龙湾船管站)及三亚市三亚港反走私综合执法站(红沙船管站)与吉阳海警工作站于本年相继落成,封关运作基础设施加快补齐。

   城乡格局加速优化张弓满弦蓄势蝶变

1.城市更新高频律动。在全市范围内敲响城市更新第一锤,编制临春、海罗片区详细规划及征拆补偿方案,联合市城投公司组建海罗、临春城市更新公司,启动临春、海罗片区城市更新起步区征拆,全年共计支付补偿资金2.37亿元,征拆房屋86栋约2.97平方米,完海罗片区两宗4幅合计151亩地块土地出让,临春安置区一期实现年内开建并入库纳统。月川片区征拆工作高位推进,月川安置区顺利交房3467套,YC1-04-01单元约159.3亩地块在年内达到出让条件,1-7网格加速腾退,月川老干区征收工作有序启动。此外,南丁中、岭新、榆红等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进入方案编制阶段,土地要素向开发空间转换正乘势提速。

2.开发要素高效供给。城市更新及棚改区域外的征地工作高效推进,支撑项目建设的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全年共计支付补偿资金2.67亿元,完成青苗补偿1394亩,房屋补偿18340平方米,腾空项目建设作业面1492亩,保障占地面积约156.08亩的省重点项目三亚市迎宾路中段学校(三亚市迎宾路小学、三亚市第九中学)在年内落地开工,土地价值30亿元的半岭温泉片区控规BL-04-08地块、控规BL-04-04地块在年内完成挂牌出让并启动开发建设。

3.招商引资阔步向前。积极融入投资促进六大行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引入推动流程表》明晰工作路径,设立吉阳招商微信公众号打开交互窗口,由区领导率队参与国内外各项招商考察工作,将我区优质资源禀赋包装为特色名片,主动跨步上门拜访,寻求共识同话发展。随着引资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完善,招商洽谈工作取得良好实效。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组织以商招商政企恳谈会、南丁汽车小镇4S店专题招商会等大小型洽谈会90余场,联合市投促局、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数字经济产业园共同招商,先后到上海、海口、三亚等地举办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3场,随省、市招商代表团赴英国、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对接重点项目招商资源,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我区通过推介会等多个渠道共签约企业33家,签约项目14个;累计签约投资额共计20.3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约782.33万美元;新注册三类500子公司2家。

4.城居品质稳步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实现六盘美丽乡村北区道路市政建设工程等一批交通设施投用夏日交通枢纽落成并完成回购,路网通达度进一步提升;抱坡片区五网建设二期工程项目、临春万科安居房项目周边配套道路工程颂和水库规划三号路工程项目等项目启动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加速配齐。在加快实施大基建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城乡生活品质改善,今年以来,共计安装、维修路灯共计859盏、修复路面约7156平方米、更换维修雨污水井盖及雨水篦951个、疏通污水管道约2195米。二是新基建惠及面持续拓宽。今年以来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10个,换电站2个,增设充电桩83个,新增152个枪/接口。新增5G基站91个,城区覆盖率达96%实现密集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高质量网络通信服务向商业中心、市民活动场所、高校、景区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三是居住条件稳步改善。组织开展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的排查登记,28411栋录入国家房屋信息归集平台并完成安全隐患鉴定。纳入吉阳区2023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4个小区全部实现进场施工,完成岭北小区、百合公寓和随缘河畔三期危房改造项目签约、补偿、房屋拆除等工作。

5.绿色发展步履坚实。一是以督增效高位落实问题整改。双线并举重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涉及我区共21项整改事项及群众信访交办件161件均实现按期销号无反弹。二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持续向好。谋划形成半岭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及吉阳区农田生态功能提升2个项目,并获得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吉阳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专项治理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0天决战攻坚,查处大气污染防治案件85宗、执行1宗餐饮油烟及17宗垃圾秸秆焚烧处罚,查处烟花爆竹违规违法行为328起,全区大气环境优良率保持99.7%全面推进六水共治,完善河湖长制联防联治机制,常态化开展清五乱工作,健全纳污水体-入河(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体系,完成排口整治73,完成城镇黑臭水体治理6处。推进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帮扶,排查督促95家医疗机构落实规范化建设,依法拆除违规搭建9处,2023年辖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持续高压推进违建整治和图斑整改,持续巩固无违建社区(村庄)和无违建活动优秀区创建工作成果,涉林图斑、国土卫片图斑、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图斑、审计图斑等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两违整治工作,累计销号图斑4130个,销号率97.7%。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本年新增85座垃圾分类亭,累计完成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屋)647座,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生产总量达38612吨,利用率均达到95%建立禁塑监管长效机制,推行数字禁塑,开展禁塑工作巩固百日行动,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场所的监管力度,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3150家,约谈市场主体91/次,依法暂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389公斤,依法暂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约42570个,开展饱和式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试点工作,探索以竹代塑替代场景。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成功创建节水小区5个。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民生投入持续加码。本年我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4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支出14.78亿元,占总支出的85.76%,较去年同期增加2.69亿元,同比增长22.20%

稳岗就业举措扎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开设专场招聘活动13期,提供工作岗位7624;开办茶艺师、免税品导购、家政服务员等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72期,订单式培训4期;完成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搬迁工作,基地新址引进入孵企业25家,运用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带动就业90余人,培养本地人员创业就业60余人次,创造产值1622万元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保障作用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50人,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扶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发放务工奖补及交通补贴6.65万元。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城镇灵活就业98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3人(其中困难人员633人),实现农村累计劳动力转移就业11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多措并举助推就业的基础上,加大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监察力度,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扎实开展劳动人事纠纷调解,受理讨薪投诉案件259宗,调解纠纷薪金792万元,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质效提升。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3573人,扩面参保3644人,扩面参保完成率达100%。持续做好城居保兜底工作,对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一二级等人员应保尽保,实现政府代缴到账人数1174人,领取待遇628人,保持代缴率100%做好养老待遇发放工作,通过村(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7787名城居保缴费人员、5690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养老认证确保每人能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为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美好愿景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住房保障体系趋善。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共计327户低收入人群房屋进行安全等级鉴定,持续抓实特殊人群住房兜底保障工作。安居房建设供应力度持续加大,城投安居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赛克安居房于本年达到竣备条件,万科公园里2418套、万科璞悦山469套、同心家园八期55套等安居房配售房源相继于本年投入市场。

2.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共享。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创建工作压茬推进,以市第二小学为试点实施紧密型管理机制,区教育集团由8个增加至10个,选派33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轮岗帮带,成立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亚学校,深化合作联动借力补强逸夫中学、田独小学、大茅小学3所薄弱学校,14个区级幼儿园及中小学建设及改扩建项目有序开展,安罗幼儿园进入开园前收尾阶段,干沟小学和荔枝沟中学改扩建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南新小学准备开工,罗蓬小学等10个项目启动前期手续。海罗小学、迎宾路中段学校等市级投资学校项目落地建设,教育资源供给加速扩容。二是卫生健康服务能级提升。挂牌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处置学校新冠聚集性疫情2起,高质量完成登革热防控。医疗集团建设加速推进,与市人民医院签约并完成组织章程、执行机构架构设立及分院挂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区级慢病康复理疗服务落地,福海苑卫生院康复医学中心设立,王爱平博士工作站在海罗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建立运行。制定印发《吉阳区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方案》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和肺结核等疾病预防工作,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100%、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97.50%、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9.46%。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快布局扩容,三亚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三亚榆红医院进入收尾,市妇幼保健院二期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三亚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一期建设,二期进入前期手续办理阶段,高层次医疗资源辐射半径逐步拓展。三是其他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新增6家纯托育机构和5家幼儿园延伸托班服务,新增托位497个。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常见病和两癌筛查,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完成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中期评估工作,青年志愿服务队伍拓展至5977人,青春堡垒建设进一步夯实四是发展安全屏障持续筑实。深入开展禁毒三年固本防风险专项行动,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构建吉阳区森林防火服务系统,防汛防风抗旱应急体系进一步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及安全生产监管扎实推进,排查各类经营场所企业单位共13800余家次,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3485处。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改革,将原有的293个网格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街巷定界、无缝覆盖、方便服务、动态调整原则细化增至519个并制作网格电子地图,完成东岸村改居作,成立新港社区和迎新社区,基础治理架构持续完善。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更是推进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育产业、扩内需、促改革、强招商、防风险、保供给、优格局、保生态、增民生九大板块为抓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育强现代产业体系,厚植新兴发展动能。

合理研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联合头部咨询机构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规划探索,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产业规划编制,明晰后续发展路径,重点谋划探索吉阳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在扎实开展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协调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大悦城城市综合体、三亚城投大厦等项目加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好主城区和中央商务区的辐射作用,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打好商业载体扩容与现代服务业布局落地的组合拳,强化与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在商务金融、招商引资、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协同联动,以点带面推动市场主体及产业链条培优壮大。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投资消费活力。

1.育强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能级。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基础和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诉求,推动南丁汽车小镇建设,化零为整凝聚集势效应。配合市交投集团推动亚龙湾区域地下联通工程,紧密跟踪推动申亚集团与DFS的招商合作事宜,为亚龙湾区域消费提级注入强心针。立足海旅免税城及海旅超体等载体推动免税红利落实释放和免税购物服务提质增效,挖掘游客离岛购物潜力。利用五一、中秋、国庆、春节等大型节假日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顺应新兴消费新趋势深挖人间烟火气,推动小微经营主体依托新态增添新动能。加大商贸流通企业的规范引导和培育扶持力度,促进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再上新台阶。

2.强化品牌塑造,巩固传统基点。以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在品质提升、业态培育、环境营造方面统筹发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5A级景区及千古情、凤凰岭海誓山盟4A级景区创建,推动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配合亚沙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赛事工作,培育鹿回头国际帆船运动中心,探索开发大东海桨板赛、亚龙湾梦幻雨林精灵跑等体育项目,深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多线扩容,以六盘村、罗蓬村为重点创建新的高椰级乡村旅游点,打造多层次、多业态、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供给。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行三亚放心游”“先行赔付”“一户一码等工作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维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3.强化投资保障,筑牢发展基石。一是细化底数盘整,有的放矢推动投资兑现。积极落实2024年度投资工作的相关部署和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开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单编制,下好新一轮投资工作先手棋。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抓手有力推动投资提速。适时开展六个一责任分解,探索建立项目调度红黄预警机制,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凝聚合力推动计划投资有序纳统,促成新出让项目入库并加快形成有效投资。三是深入远端谋划,着重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引进专业性及行业代表性较强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强化项目策划储备技术支撑,结合基础设施短板、民生诉求及产业发展需要并紧扣中央资金、地债资金等上级资金申报要求,扎实做好新一轮项目策划及包装储备工作,谋划生成一批符合区域发展需求、具备落地条件及契合上级资金导向的新项目。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标杆。

1.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企业及群众诉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探索新型融资机制,充分深化区城投公司的平台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建设,积极探索适应自贸港建设的管理举措。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集成创新探索建立吉阳区“1+4+N”营商环境工作体系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之家平台,优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和营商环境问题收集渠道,打造吉阳一心一意帮企的亲清政商新生态。推出《吉阳区营商环境问题核查处理办法》,形成问题响应、核查、督办、通报、预警等工作机制。打造吉时服务品牌,推出菜单式、套餐式、一阵多址审批,创新免审即享和重点工程领域审批项目管家机制,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即报即审即批。二是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智能政务服务建设,打造统一制证中心、远程虚拟窗口和远程踏勘系统,全面应用审管法信平台,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巩固月川信用社区建设,打造博后信用乡村,拓展5-8个信用应用场景,全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红橙蓝信用等级审批,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3.持续巩固人才堡垒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十大人才专项行动,不断健全人才引用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政校行企高效联动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援或其他适宜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构建多层次柔性引才方式。扎实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健全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构筑接续有力的青年人才资源后续储备。

   (四)扩大引资平台建设,提升开放招商水平。

持续开展投资促进六大行动,积极融入琼港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落实《吉阳区梳理和盘活招商资源的工作方案》,扩大境外招商及推介活动的频次和深度,推出招商地图,探索打造围绕招商引资、投资落地、持续经营等投资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机制。

   (五)牢固坚守风险底线,确保安全发展并轨。

贯彻落实封关运作前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安排,配合落地首席风险官制度。健全完善重点领域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和风险处置体制机制,结合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应用程序及举报奖励措施扩大监管覆盖面。加大森林防火及三防工作力度,修编吉阳区防台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料配备和仓库选址工作,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吹哨第一人。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溯源,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助力三亚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做好我区信访安全保障各项工作,坚持推动信访事项源头化解。加快网格化服务管理改革,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扫黑除恶、打击赌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护苗等专项行动向纵深挺进。筑牢水上安全防线,确保三无船舶在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前全部清零。扎实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配合做好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利用和审批工作,巩固人民防空事业不断发展和平战结合成效。

   (六)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稳固经济发展底气。

一是保障种植业稳步发展。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管制耕地用途,指导农户利用“稻-菜-瓜”模式开展科学轮作。实施豇豆“万家拉网”行动,加快打造安罗蔬菜基地,推进抱坡常年蔬菜基地农业灌溉系统建设。继续落实槟榔转产示范。以罗蓬村为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行槟榔产业转产,引导改种白兰、榴莲等高附加值品种,推进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二是保障畜牧业稳产稳供。持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奖励补贴,大力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产能恢复。三是构建垦地融合同心圆。持续组织开展南新居清洁大行动,配合推进三亚市农垦居供水工程,着力改善原农场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原南新农场遗留社会性资产移交,落实迎新社区用人用地工作,完成基层阵地建设。

   (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宜居宜业格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优化城乡功能品质,构建协同发展新优势。一是高位推进城市更新进程。力争年内海罗片区启动区683亩(其中未征地块468亩,已启动的海罗安置区及新出让地块215亩)及临春片区启动区162.7亩(其中未征地块77.53亩,已完征纳入出让计划的85.17亩)用地均具备开发条件并促成年内挂地出让,启动海罗片区第二期595亩及临春片区第二期624.52亩用地搬迁补偿工作。集中力量攻坚月川片区232.95亩(其中老干区142.5亩)用地征拆工作,全力促成包含159.3亩已完征的YC1-04-01地块在内的土地出让。启动南丁中片区450.30亩征拆工作,加快岭新片区3741亩、榆红片区1754.58亩、丹州湖畔170.09亩、锦绣川北19.28亩共计约5684.95亩计划纳入城市更新区域的前期进程,推动土地资源加速盘活并向投资潜力转换,通过城市更新筑巢引凤,吸引大企业进入和大投资带动,促成产城融合加速向纵深迈进。

是补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高效推动开发要素供给,保障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项目(吉阳段)和三亚市鹿城大道(森海路至田独路)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绕城高速亚龙湾出入口1029.55亩用地、绕城高速亚龙湾出入口260.3亩用地的收储工作,协调推动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建设和运营,G98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大茅隧道改造工程等项目落地建设。协调推进亚龙湾第二通道(二期)、龙岭路项目建设,实施亚龙湾博后西路改造提升工程、高知园安置区项目周边道路及雨污分流建设工程、新兰片区道路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及南新纵四路南段(北侧)等道路建设,打通勤政北路等4个城市内部断头路,提升区域交通枢纽能级。三是着力催动乡村全面振兴。组织开展消费帮扶专项行动,健全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稳步推进脱贫户增收工作,本年我区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26232元,同比增长13.64%,较全省9.5%的增速高4.14个百分点。加快实施中廖村至道达村道路改造、罗蓬美丽乡村部分道路提升等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乡村治理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数字化建设,巩固提升村社分账管理改革成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流程,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和生产要素流动。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高质量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不断夯实整改成效。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六个严禁,两个推进工作,力争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12微克/立方米以内、AQI优良率达到100%以上。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六水共治和美丽海湾建设,常态化开展清五乱工作,加快推进半岭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及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白水桥至入海口段)等项目。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大亚龙溪等流域断面污水治理力度,确保年度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危险废物及土壤污染监管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土壤用地安全。四是深入打好控违攻坚战。严控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非农化依法处置土地领域问题,加快推进两违图斑整改销号,严格落实零报告零容忍制度,做到新增违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巩固无违建社区(村庄)和无违建活动优秀区创建工作成果。五是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行数字禁塑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全周期管理,力争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建立建筑垃圾收费制度,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

   (九)奋楫奔赴民心所盼,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1.稳岗就业促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组织开展不少于5订单式、定岗式、学徒制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及12期就业招聘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强化创业孵化基地及就业驿站平台效能,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同时,扎实做好欠薪隐患排查和劳动人事调解工作,争取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结案率97%以上。

2.多点保障固民心。持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发挥保障效能,推动参保率扩大至99%以上。抓实被征地农民参保、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工作,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氛围,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鼓励符合条件幼儿园实现2-3岁托班能开尽开

3.均衡普惠优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出台公办中小学教师优化配置方案,面向全国选调学校优秀教育教研中层校领导,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推进全区智慧校园建设促成市第五小学、市第十小学、落笔小学创新实验室和丹州小学科技馆投用,创建市第二小学、荔枝沟中学、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亚学校3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进一步深化城乡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共享启动南新安置区幼儿园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干沟小学等11所学校改扩建项目,推动加快海罗小学改扩建项目、三亚市迎宾路中段学校建设项目等项目进程,着力缓解学位供需矛盾,提升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4.分层精进强医疗。扩面推广老年人健康管理、两癌筛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加快榆红医院、田独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及三亚市中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拓展高层次医疗资源辐射半径建设吉阳区急救站,打造“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有序合并南新医院和荔枝沟卫生院,做好区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和各层次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各位代表,我们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支持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集中力量补短板、坚持不懈固底板、勇于开拓筑长板,全力以赴完成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