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三年活,劳务费拖成“空头支票”,没有合同、对方推诿,两位劳动者的“血汗钱”难道要打水漂?这场看似“证据不足”的讨薪困局最终如何实现逆转?一起来关注吉阳这起劳动者讨薪成功的案例。
2021年至2024年期间,金某、周某受某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刘某雇佣,负责小区日常维修工作。因未签订书面合同,二人虽持有完工确认单据,仍被长期拖欠劳务费19.88万元。多次协商未果后,2024年9月,他们向吉阳区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
吉阳区法律援助中心当日受理并指派律师代理此案。律师迅速梳理案件线索,3日内完成网上立案,并申请诉讼保全,成功冻结物业公司账户。一审中,因部分单据效力争议,法院判决金额减少3万余元。受援人提出上诉,法律援助中心继续指派原律师代理二审。
2025年9月,法院二审改判,全额支持19.88万元劳务费诉求。然而,物业公司未主动履行判决,律师团队立即跟进执行程序。10月30日,金某、周某终于收到全部执行款,历时13个月的劳动报酬维权画上圆满句号。
“单据的留存、及时的财产保全、二审的坚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胡建律师表示,“即便没有书面合同,工作中的确认单据、转账记录等都能成为证据,此案也提醒劳动者,日常留痕、及时维权,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权益。”
本次案件,不仅为劳动者追回了血汗钱,更有力诠释了法律援助“为民解忧”的宗旨,彰显了司法机关“以民为本”的工作温度,也为类似劳务纠纷提供了维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