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今日吉阳

解密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密码

【字体: 打印
2024-04-06 11:04 三亚日报数字报

2024三亚玫瑰文化节开幕在即,本报记者走访博后村村民、玫瑰谷职员,看变化、看发展——

解密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密码


从空中俯瞰吉阳区博后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记者刘琪成摄


热带玫瑰产业持续带动博后和六盘村6000多黎族老乡增收致富。记者刘琪成摄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考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重要论述从这里传到大江南北,鼓舞全国亿万农民奋力奔向小康社会。10余年来,博后村的老乡们鼓足干劲、奋力拼搏、敢想敢干,因地制宜将博后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将民宿旅游、玫瑰产业打造成“美丽经济”。

过去的2023年,博后村老乡们用不懈的奋斗和拼搏换来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5万余元,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

4月9日,2024三亚玫瑰文化节将在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开幕。在此之际,记者走访博后村村民、玫瑰谷职员,看变化、看发展,解密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密码。

乡村商业:

美丽乡村建设 带来无限商机

“我的好朋友一年挣了一辆小轿车的钱。”2020年,从海口经济学院毕业的蓝碧水与好朋友一起接手父母在博后村经营的杂货店。经过几年的摸索,小小杂货店实现了一年营业额从6万多元提升至近30万元。

黎族阿妹蓝碧水经营的杂货店不大,仅有80多平方米。然而,这小小的杂货店展现着蓝碧水的“旅游生意经”。“我们把售卖日用商品转型为旅游商品。”蓝碧水带着记者一边参观杂货店,一边介绍在村里只有这里能买到防晒霜,还有海南特产鹧鸪茶。

蓝碧水经营的杂货店里,有胡椒粉、五指山红茶、红灯笼辣椒酱等海南特产,还有20多种洋酒以及深受游客喜欢的“岛服”。“目前,我们这里有100多种旅游商品。”蓝碧水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返乡创业是博后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业带来的机会。

“以前,我们村是‘脏乱差’,土路、荒地……现在变得我都快记不起它原来的样子了。”蓝碧水回忆,上大学时,每次回家都能发现博后村的变化。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污水池变成了小花园,村子一天比一天漂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后村考察时,给乡亲们留下了这一深情嘱托。十多年来,博后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抢抓发展机遇,改变落后面貌。特别是2017年以来,博后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毗邻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优势,重点发展民宿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

在博后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学习经济专业的蓝碧水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以前,父母经营的杂货店只有20多种日用商品,主要是卖给村民,一年营业额只有6万多元。”蓝碧水看到村里变美了,游客日益增多,就动起了“脑筋”。

如今,在乡村旅游业带动下,餐饮、零售、旅游等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博后特色乡村商业圈,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面对家门口的商机,蓝碧水有着自己的“博后规划”。“我在谋划新媒体方面的事情,打算和朋友一起投资。”蓝碧水说,她希望将新媒体与旅游商品相结合,发展海南特色旅游商品电商业务。

民宿产业:

好政策好环境 给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现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家庭收入增长了很多。”问起开办民宿收入如何,博后村村民谭中仙喜笑颜开。

2016年,谭中仙告别他奋斗10年的广州,回到了老家——博后村,翻新改造老房子办起了民宿。如今,他创办的“海纳捷”民宿拥有38间客房,不仅在业内有不错的口碑和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博后村毗邻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村里发展民宿产业大有可为。”凭借在外奋斗多年的经验,谭中仙敏锐地发现,区域优势明显的博后村,是实现创业梦的大舞台。

2016年,谭中仙下定决心,投入自己多年的积蓄打造“海纳捷”,成为博后村最早办民宿的一批人。他将38间客房打造成主题多样的风格,既有可爱卡通风,也有悠闲田园风,满足多类人群需求。

“亚龙湾有星级酒店集群,民宿能从他们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来住,除了区域优势之外,还有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谭中仙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干部积极带领大家紧抓机遇,发展民宿产业。“环境好、政策好,才会有博后村民宿产业兴旺。”

2017年,在博后村,以“海纳捷”“忆乡人”“远方有个村”为代表的几家民宿先发展起来。3年后,网红ins风的“宿约107”、中式古典风的“朋泊乐”、现代简约风的“木禾忆舍”……一间又一间风格迥异的民宿让游人目不暇接,民宿成为了博后村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且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博后村民宿业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民宿分散弱小、没有统一管理体系、同行低价倾销。2019年,博后村成立了三亚市吉阳区民宿协会,制定了《三亚吉阳区民宿协会章程》,使全区民宿产业依法依规发展。

截至目前,博后村开业民宿64家,拥有2013间客房。民宿产业的发展,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数据显示,2023年,博后村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乡村民宿营业收入达1.7亿元。

玫瑰产业:

带动6000多名黎族老乡 增收致富

“刚来的时候,这里的路是土路,地是盐碱地。”2010年,来自河南商丘、毕业于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张海良,将第一份工作选择在玫瑰谷。14年来,他守护着这片玫瑰花园,也见证了贫穷的博后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第一次看到改良后的盐碱地里玫瑰花开,看到的是一种希望。”张海良说,这是生命的顽强,也是生活的希望和幸福。玫瑰谷租用博后村2700多亩土地,原本的土地碱性较重种植不了玫瑰,在更换30到50厘米地表土壤后,田间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才最终有了现在的景色。

毕业后,张海良在玫瑰谷从种植员干起,目前任职农林部经理。14年来,他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助力三亚热带玫瑰产业发展。

“三亚是热带地区,种植温带的玫瑰需要很多技术,如度夏修剪、地表防晒、养分调节……”看着一片片长势良好的玫瑰,张海良说,目前玫瑰谷不仅实现了热带盐碱地种植玫瑰,还能够保障一年四季有花可赏。

在张海良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玫瑰谷的玫瑰一年开花3到4次。“花期间隔一般在30至45天,经过科学的修剪、施肥,我们实现了玫瑰定期花开。”张海良表示,这一种植技术可以让玫瑰谷不同区域的玫瑰轮流开花,一年四季呈现不同颜色的玫瑰花海。

说起在三亚种植玫瑰有什么困难,张海良直言道:“高温和干旱。每年我们都会根据三亚的气候制定玫瑰修剪和施肥方案,尤其是长期干旱很容易导致玫瑰大片枯萎。”为了进一步科学精准养护玫瑰,玫瑰谷引进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让作物一直处于水分养分充足的状态,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灵活调节供应。

看着守护了14年的玫瑰园,张海良开心地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们通过艰苦奋斗奔小康,看到了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热带玫瑰产业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走上融合发展之路。玫瑰谷已经发展成为以玫瑰文化为载体,以玫瑰产业为核心,集玫瑰种植、种苗培育、玫瑰衍生产品研发销售、玫瑰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热带玫瑰产业基地。

热带玫瑰产业在三亚深耕17年来,为村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持续带动博后村和六盘村6000多黎族老乡增收致富。目前在玫瑰谷工作的老乡年人均收入6万元,家庭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王昊)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