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9日在三亚市吉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吉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2015年工作的回顾
2015年,是撤镇设区后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9.6亿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3亿元,增长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亿元,增长1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93元,增长10.5%。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区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积极争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3.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占全市完成投资的43%。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6.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5%。尤其在“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期间,实现新开工项目35个,完成投资7.3亿元,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区发改局荣获“2015年全省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先进集体”称号。红沙隧道公路实现通车,鸿港新贸城、亚龙湾爱立方滨海乐园等项目建成投产,三亚千古情二期、海南圣巴厘康复中心等项目进入收尾,太阳湾高级度假区、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稳步推进,人才创业基地、原天涯水泥厂生活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推进道路交通、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对落笔市政道路、三环路荔枝沟段工程等道路项目的前期土地补偿工作,集中对吉阳大道、亚龙湾路等部分破损道路进行修复,加快推进抱坡等10个村(居)道路硬板化工程和红花等6个村级道路亮化工程,对港门村、红沙等社区的排污管道实现改造升级,全年共新建道路4000余米,修复破损路面3000余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修复六盘、田独等村田洋排灌沟渠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1146万元安装博后、南丁等村自来水管网,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凿11口抗旱深水井,保障村庄人畜应急饮水。
三、全力做好生态修复和城市治理管理工作
依法打响白鹭公园“保卫战”,严明执法与文明劝导并重,保护管理与生态修复同时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序开展凤凰路、榆亚路、迎宾路景观提升工程,目前已初步完成“三路”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推进“绿化宝岛”工作,全年共补植苗木达4万株,成果养护1000亩,使林木保存率和苗木长势保持在较高水平。落笔、抱坡受损山体修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加强三亚东河沿线红树林修复与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监测评估机制。拆除临春河上游和大茅河沿线禽畜养殖场、私宰点等96家沿河污染源,集中清理东岸湿地公园、三亚河沿岸垃圾,定期开展内河巡查工作,河道环境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新建停车场11个,新增停车位3858个, “春光模式”成为全市典范。创建河东路、临春河路、新风街、榆亚路4条文明交通示范路,通畅城市交通。建立社区水果海鲜网格管理员互动机制,集中对亚龙湾、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等涉旅场所的无证经营、乱标价现象进行整治,通过12301和12345热线,完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进。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牌等专项整治,在龙坡村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大东海社区海韵路、海花路创建全市首批“门前三包”示范街,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坚持“严查存量、严控增量”,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511栋104万平方米,拆出发展空间,扫平发展道路。
四、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全年民生支出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全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员4052人。扩大社保覆盖面,辖区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9%,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建成博后等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在基层单位设立儿童保健门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创建教育强区三年计划,集中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基础硬件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市第二小学、第十小学顺利通过海南省规范化学校评审验收,红郊小学、市第二幼儿园和吉阳中心幼儿园等改造新建工程基本完成,市第十小学成为三亚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落实“五免一补”政策,惠及1.8万名学生。实施农村贫困中小学营养工程,1.2万名学生受益。落实学前教育奖补政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加快推进东岸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榆亚路1号旧城改造项目,完成棚改860户,农村危房改造50户。中廖“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为各村(居)配置文体健身设施,建设农家书屋,组织31场“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和农资综合补贴达217.8万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无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获2015年度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农场组第一名。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办结率达92%,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扎实推进各类改革事项
认真落实《三亚市2015年重点改革工作事项》各项任务。主动衔接下放的166项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梳理169项服务指南。强化便民体系建设,落实 “事项、人员、授权”三到位,目前全区37个便民服务站可承接含婚育、收养、养老补助等13大类共104项服务(代办)事项,群众办事不出村(居)基本实现。扎实做好全省奉行生养办事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进生养办事证改革。完善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管理漏洞,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其最佳效益。创新社会治理,完成全区307个网格化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问责控违拆违不力的5个单位和8名干部,倒逼干部务实担当。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全年立案审查1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人。全面推行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年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7件,区人大代表建议2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5件,办复率100%,被市人大和市政协分别授予“先进承办单位”和提案办理“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人口计生、档案、防震减灾、食品药品安全、人防等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军部队、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吉阳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调结构、促增长面临艰巨挑战;城市管理工作任务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城区快速发展的需求;生态环保压力增大,尤其是污水、垃圾处理和山体、森林、河岸、海岸管控与保护能力急需增强;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城乡居民增收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区级职能发挥尚不匹配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三五”奋斗目标和2016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也是三亚初步建成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三亚精品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肩负重任、责无旁贷,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综合实力和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精品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实力吉阳、活力吉阳、魅力吉阳风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要求,今年区政府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区委一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双修”“双城”和城市治理管理为抓手,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加快打造“实力、活力、魅力”吉阳,助力三亚精品城市建设。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旅游总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完成固定投资额不低于287亿元。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我区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 “一产增效调优,二产集中做强,三产转型跨越”的思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供需相匹配的新型产业结构,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花卉等种植业。培育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带动高效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打造1个区级互联网农业运营中心和5个村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开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以亚龙湾休闲外交基地建设和大东海景区提升建设为重点,发展全区全域旅游。按照精品化、高端化的要求,调整亚龙湾业态,以大东海、鹿回头广场改造为契机,推动大东海景区升级改造。深度挖掘景区旅游资源,根据旅游景区的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推进一批填补旅游空白、市场潜力大、档次高、符合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和新项目。
稳步提升科教文体产业。以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研教育、文化会展赛事等创新创意类产业为重点,提高吉阳区经济发展的文化科技创意水平;推进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充分发挥与海南大学经管学院建立的地院合作平台优势,利用大学院校的学科优势服务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加强产业园区和产业小镇建设。加快荔枝沟教育园区、亚龙湾玫瑰谷等产业园区和产业小镇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扶持发展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快完善专业市场,壮大产业集群,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支撑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紧紧围绕全市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和我区项目建设目标,强化跟踪,全力清障,抢抓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将三亚国际旅游岛人才创业基地、半岭温泉、荔枝沟出口路(春光路至迎宾路段)、三环路荔枝沟段等项目列入我区征地工作重点推进项目。加快推进东岸棚户区和榆亚一号(市委大院)改造工作,启动月川、临春城中村改造项目,协调做好鹿回头和下洋田第二片区旧城改造工作,力争完成25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做好我区项目储备和项目资金安排、经济调研和运行监测分析工作,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和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模式,加快辖区内重点项目投资建设,以重点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路网、电网、光网、气网、水网“五网”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海榆东线亚龙湾至海棠湾公路,新建龙岭路、海螺路、龙岭桥等道路桥梁工程,完成跃进桥和月明桥建设;实施路灯亮化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接通村级自来水管网,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全区垃圾中转站和乡村清洁建设。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将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
严格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狠抓节能减排,积极推广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三亚东河、大茅河等河道整治,落实河(湖)长责任制,确保辖区内河道达标排放。加强水源地环境环保,重点清理整顿半岭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问题。加紧建设田独、新红等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推进移动式污水处理站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等项目,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将“双城”“双修”工作落实到底。配合做好“三路”景观提升和海绵化改造等市试点项目推进工作。扎实做好2016年退果还林、破损山体修复工作。对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三亚火岭市级自然保护区和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分区管理,建立生态红线管控机制。加快完成中心城区绿地公园改造,大力推进东岸湿地公园和高园湿地公园建设。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范,探索民宿建设标准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中廖、六盘“美丽乡村”建设,把旅游以及相关产业融入乡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民俗农家乐、采摘、垂钓等,通过以旅促农、农旅结合,让老百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四、加强城市治理管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总结有效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转变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吉阳区打造成管理精细区。
打好治理管理主动仗。加强旅游环境整治,持续打击旅游市场“五黑”、非法“一日游”、价格欺诈等各类非法行为,加强涉海旅游监管。加快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市场信息化管理,开通旅游公众微信投诉平台,发挥好旅游警察、12301、12345热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涉旅事件处理效率。加强交通整治,加快推进立体停车楼建设,建立健全停车管理制度,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特别要细化做好背街小巷、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卫生,坚决杜绝乱堆垃圾、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坚持高压治违,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拆违目标。结合“两普查、两规划、一报建”工作,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大批后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筑的产生,确保实现“零增量,消存量”的目标。
推进网格管理全覆盖。将村(居)、公安、城管、环卫“四位一体”的网格管控体系制度化,强化网格管控,推进执法力量整合,破解基层市容管理难题。将市容市貌维护、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纳入网格,责任到人、落实落细,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以大东海社区海韵路、海花路创建全市首批“门前三包”示范街为典型,向辖内村(居)进行宣传推广。
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政府、商品街社区等数字化网格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向全区其他村(居)推广。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信息化管理,加强诚信经营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五、倾力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幸福生活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做一批实事好事。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社保覆盖面,力争2016年养老保险征缴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加快推进辖区内社会救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扶老救助、助残济困和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积极为农村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对失地农民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对2000名农村富余劳动人口开展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等28个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完成红花、田独4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的建设,加快红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全区教育优化布局,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办学条件。创新学校办学特色,对全区学校进行教育督导再评估,力争再创建省规范化学校2—3所。加快国家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做好红沙中学的撤并和分流工作。落实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的维修改造及危房检测加固。吉阳中心幼儿园和三亚市第五幼儿园2所公办幼儿园也将投入使用,提供630个学位,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园率。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民活动中心和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新建10个排球场、5个篮球场。完善文化体育设施,为基层配备文体公益性器材。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大力推进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推进定点扶贫,建立领导联系和单位帮扶贫困制度,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按照一户一策科学制定脱贫致富方案,为贫困户精准提供特色产业种养、转移就业等脱贫服务项目,推广“民宿+脱贫”模式,力争全面消除贫困人口。
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改造常年蔬菜基地设施,新增常年蔬菜基地500亩、冬季瓜菜2.23万亩(含复种指数),增设20个公益性蔬菜销售点,让百姓吃上平价菜、放心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做好信访稳控工作,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的消防安全防控网络,在荔枝沟、港门村等社区建立二级微型消防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保持“打非”工作高压态势,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等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打击“两抢一盗”、毒品犯罪等违法行为。做好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此外,继续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广泛开展双拥等建设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好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六、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认真抓好《三亚市2016年重点改革事项》的细化落实,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落实好下放权限,加快市—区、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政务外网,市—区—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积极对接和推行“一张审批网”和审批信息数据库共享,实现阳光审批。
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建立我区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传统的公务用车保障方式。
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盘活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七、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工作作风和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推进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重点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依法行政到位。
强化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深入整治“庸懒散奢贪”、“不干事、不担事”等“为官不为”问题,坚决惩治失职、渎职等行为。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切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自觉接受区委及其纪检部门的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弘扬务实之风,建设高效政府。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制度,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再造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督查督办,对在推动征地拆迁、打击违建、棚户区改造等各项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坚决进行问责,确保每一个部署、每一项计划落实生效。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度重视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在精准扶贫、就业增收、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新进步,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加快村(居)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齐配强班子,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各位代表,吉阳区“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新吉阳而努力奋斗!
吉阳区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
一是协调推进三亚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工程,今年上半年实现37个村(居)广播电视全覆盖。(主要责任单位:区旅游文体局)
二是投入10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率先解决南丁、博后等村饮水难问题。(主要责任单位:区海洋渔业水务局)
三是投入2000万元推进村(居)道路维修改造和亮化工程,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方便群众出行。(主要责任单位:区农工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是投入500万元改造常年蔬菜基地设施,新增常年蔬菜基地500亩,增设公益性蔬菜销售点20个,让群众吃上平价菜、放心菜。(主要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区发展改革局)
五是推进精准脱贫,完成罗蓬等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力争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加大对失地农民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对2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促进居民就业增收。(主要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六是稳步推进教育强区三年计划,投入3000万元完成辖区12所中小学校危房和公办幼儿园校舍维修改造;确保吉阳中心幼儿园和三亚市第五幼儿园今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30个。(主要责任单位:区教育科技局)
七是投入1300万元优化升级28个医疗卫生室基础设施,完成红花、落笔、六盘、田独4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推进红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主要责任单位:区卫生和计生局)
八是投入800万元完成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和35个村(居)办公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村(居)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要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九是投入2078万元加强维稳、消防、流动人口管理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建港门村、商品街、月川、荔枝沟4个微型消防站,扎实推进平安吉阳建设。(主要责任单位:区政法委、区交安局)
十是建设2—3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切实解决环卫工人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给环卫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主要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