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关于对市第八届人大第六次会议
第86178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市农业农村局:
聂利代表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以美丽乡村联动发展为切入点,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收悉。根据要求,由我区协助你们办理此建议,经研究,并与聂利代表沟通,现提出涉及我区工作的会办意见。
一、当前工作基础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吉阳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引领、以点带面、片区组团、互鉴经验、全面铺开”总体思路,系统设计,协同推进,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构建美丽乡村“1+1+4+N”的发展新格局(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海南乡村全面振兴“五朵金花”博后+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N个美丽乡村带),不断推动“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多美融合,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三亚样板”探索“吉阳实践”。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产业融合深度不足:部分村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文旅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IP与品牌效应。
(二)联动发展机制缺失:各村资源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同运营,未能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发展格局。
(三)要素流动壁垒待破:城乡间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流通不畅,制约乡村发展活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围绕代表提出的意见,我区将以“统筹联动、产业赋能、要素激活”为核心,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强化统筹规划,构建联动发展格局
1.编制全域发展规划:联合自然资源、旅游等部门,编制专项规划,明确各村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例如,将中廖村定位为黎族文化体验核心区,博后村聚焦高端民宿集群,红花村发展生态农业研学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串珠成链”的联动体系。
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区级美丽乡村资源数据库,整合各村特色农产品、非遗技艺、闲置农房等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村集体跨区域合作开发项目,促进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优化配置。
(二)深化产业融合,打造农文旅联动新引擎
1.培育特色产业链:挖掘各村资源禀赋,推动博后村民宿集群、大茅玉米等特色品牌,罗蓬热带果蔬等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开发“乡村研学游”“非遗手作体验”等复合型产品。
2.搭建共享平台:建设吉阳区农文旅资源数字化平台,整合各村景点、民宿、农产品信息,推出“美丽乡村联票”“一日游/多日游精品线路”,实现流量共享。
(三)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联动发展实效
1.加大资金支持:争取资金设立美丽乡村联动发展专项资金,对跨村产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强化人才支撑:联合高校开设“美丽乡村运营管理”培训课程,培养懂规划、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实施“乡贤返乡”计划,鼓励外出能人参与乡村联动项目开发。
以上意见,请你们在正式答复代表时参考。
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宋贝;联系电话:18889816891)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