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媒体看吉阳

[新海南客户端]驻村工作队的任期承诺:如何撬动三亚博后村产业升级?

【字体: 打印
2025-08-07 10:56 新海南客户端

推开博后村驻村工作队办公室的木门,阳光被过滤成几道斜斜的光栅,恰好投射在右侧那张堆满文件的桌子上。记者踏进门,工作队三人——胡魁、邵晶和翟艳海,正对着电脑激烈讨论。

焦点,是一张“博后村小康邮局”的邮戳设计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石刻的字样,位置是不是再往上提一点?这是灵魂,要醒目!”队长胡魁眉头微蹙,晒得微黑的脸上,写满了对视觉传播效果的执着。翟艳海脸上笑意盈盈,眼神却无比认真:“哎岬湖,这个元素不能少,这可是村里的‘地标’!”……阳光在那些线条与色块间跳跃,也为这枚小小的邮戳注入生命力。

此时,距离工作队立下任期承诺已快两年,这枚尚未定稿的邮戳设计稿,此刻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符号,更像是他们兑现承诺、撬动乡村产业升级的一个印记。

博后村街景。记者 刘丽萍 摄

承诺之始:立足实情的精准锚定

博后村,这个曾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情寄语而闻名的村庄,早已蝶变为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74家民宿、2000多间客房,描摹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图景。

然而,本届工作队2023年驻村时,却敏锐地捕捉到光环下的隐忧:各民宿单打独斗、协同性弱,难以形成持久竞争力;传统种植业则面临品种老化、技术欠缺、销路不畅的困境;虽然教育培训业务初具规模,但离正规化、系统化尚有距离。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工作队深知,唯有破解这些瓶颈,发展才有持续动力。

驻村工作队推动培训产业提档升级。记者 刘丽萍 摄

在2024年初三亚市委组织部推行“亮目标、比进展、晒成效”三步工作法后,工作队结合队员背景优势,精准锚定三个任期承诺:弥补种植业短板、打造博后民宿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培训产业提档升级。

“驻村不是来‘镀金’,是要来‘掘金’,挖掘村子发展的潜力金矿。老乡们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来自省委党校的工作队队长胡魁语气坚定地说,“‘亮目标’就是立下军令状。我们三个承诺,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和老乡聊、和市场碰、向专家讨教,摸清了痛点才定下的方向。”

这是他们对博后村未来发展的郑重宣言,也是产业突围的清晰路线图。

组织种植户外出现场学习。工作队供图

破局之路:从田间到云端的多维发力

承诺既定,行动迅疾。工作队的三条路径齐头并进,每一步都踏在博后村发展的关键点上。

面对种植业的困局,工作队将目光投向外部优质资源。他们千方百计联系上湖南阳雀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村民远赴其在东方市的种植基地现场取经,并带回良种进行小规模试种。

工作队助力山兰稻新品种插秧。工作队供图

村民蒲向东成为第一批“尝鲜者”,去年种了3亩多,卖了近4万元。他开心地说:“种新引进的阳雀湖辣椒有保底价,不愁卖,效益比以前好多了!”如今,这一优质品种已开始在吉阳区三个村试点推广。同时,工作队积极对接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江苏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等机构,尝试引进山兰稻新品种以及古血紫米、GABA水稻。在此基础上,胡魁认真编列并积极推介“博后村糖心谷共享农庄项目”,努力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近期三亚市热科院推动土地整体租赁、谋划高效种植基地,以及研学企业的发展壮大,博后村的田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土地活了、技术新了、销路稳了,效益自然会越来越好。”胡魁望着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新苗,充满信心。

如何让74家民宿从“繁星点点”聚成“璀璨星河”?拥有旅游专业背景的邵晶成为这场品牌升级战的重要推手,他主笔起草了《博后村乡村振兴旅游品牌形象构建及统一宣传、统一运营项目总体方案》。更大的转机来自与三亚农投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联手——共同打造“亚龙湾博后民宿集”区域公用品牌。

游客在村里“博后宿集”标识牌前。工作队供图

从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建立统一的视觉传播体系,到开通“博后宿集”社交平台账号,再到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话题营销,一套组合拳精准打出。资源得以整合,持续引流成为可能。2024年,博后村民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06万人次,累计创收1.5亿元。

自2019年底省委党校在此设立现场教学点,培训产业便成为博后村的新兴增长点。工作队双管齐下:推动成立村委会独资运营的“三亚博后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深化与吉阳区城投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持续优化干部培训业务;同时大力拓展合作渠道,与海南开放大学、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紧密联系,主动开辟农民培训新赛道。

“海南三亚博后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落地博后村。记者 刘丽萍 摄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海南乡村振兴教学培训基地和“海南三亚博后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相继在村内挂牌成立。2024年,博后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8个,参训学员达2615人次。这不仅为村集体及民宿、餐饮等产业带来了可观收入,更悄然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培育着内生动力。此外,工作队还依托“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平台引入“外脑”,就博后村完善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设置了三个研究课题,为村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眼下,工作队又与三亚市网络直播行业协会达成合作,将在工会、人社等部门的支持下打造博后网络直播间,开展直播培训。这正是精准打通产业链的关键之举——直击村里民宿产业线上推广渠道匮乏、本地化运营人才短缺的痛点。培训结业的学员,将无缝对接民宿及村办公司的实际需求,成为推广“博后民宿集”品牌、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新锐力量。

承诺之重:驻村使命的生动诠释

从田间地头的新品种试种,到云端流量的精准捕获,再到人才赋能的本土循环,一条以培训为纽带、贯通生产、营销与服务的内生型产业链闭环,正在博后村加速形成。

博后村的故事,是“亮目标、比进展、晒成效”工作法在乡村治理末梢的生动实践,更是对“驻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为村留什么”这一命题的深刻回答。工作队的三项任期承诺,如同一根根精准的银针,刺入产业发展的关键穴位。

从“单点破题”到“系统集成”。无论是引入一颗辣椒良种,还是促成一家田间学校落地,工作队的每一项行动都非孤立之举,而是服务于弥补短板、升级品牌、拓展领域这三大系统目标,最终指向乡村产业生态的整体优化。

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其着力点在于激活村庄自身的潜能。设立村属公司、打造自有品牌、培育本地人才,无一不是在强化村庄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任期承诺”到“长远动能”。承诺的兑现,其价值远超任期本身所取得的数字成果。它留下的是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形态、更富活力的经营主体、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村民更开阔的发展视野。这些构成了博后村面向未来的核心资本。

“来到这里,就意味着沉下身子,融入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胡魁说,“驻村”二字重千钧。

“工作队的每个人,积极、勤快,做了很多实事,现在村里的工作几乎没有能难倒他们的。”这是村委会干部对他们的评价。从博后村的故事中看到,当驻村的脚步踏准了乡村发展的鼓点,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便在承诺与实践的交响中,徐徐铺展……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