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媒体看吉阳

[三亚传媒融媒体]吉阳教育“特色印记”跃升的“智慧密码”

【字体: 打印
2021-03-15 11:16 三亚传媒融媒体

探索集团化办学,沉寂的课堂活起来

吉阳教育“特色印记”跃升的“智慧密码”

“2017年,15人;2020年,273人。”细数这几年学校回流的学生数量,三亚榆红小学校长兰永更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吉阳区探索集团化办学,打造“阳光课堂”成效明显的一个缩影。

今年海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海南学生‘特色印记’成为素质教育全国样板”列入“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

创新,成为吉阳教育“特色印记”跃升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

2017年7所及格率为0的学校全面消除,且优秀率大幅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3年时间,吉阳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令人目不暇接。

亮点,带来了什么?吉阳区各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监测平均提升43.2分,中招考试平均提升77.1分,多项综合考核居全市之首。除了“平均分”的提升,“最低分”的短板也在逐步补齐——“及格率为0”的现象消失了,优异的成绩让吉阳的家长喜出望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强大牵引下,吉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

要创新,“刮骨疗伤式改革”有信心

在开展集团化办学之前,“动真格”走集团化办学道路是基于什么考虑?

评价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要看它的短板在哪。摸清底数,夯实基础,就要创新。

一场“刮骨疗伤式改革”在吉阳区推行。

吉阳区教育局局长侯雪华说,3年前,吉阳区的教育“最低分”令她感到忧心——在全区的公办学校中竟然存在着多个班级甚至多所学校“及格率为0”的现象,且多发生在乡村地区。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大、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突出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为了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升,吉阳区教育局到北京、浙江、山东、四川等教育先进地区考察,最终决定走集团化办学道路。

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风雨兼程。

2017年底,吉阳区审视差距,依靠创新,着手探索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区域教研帮扶、校际传帮带、“一拖三”等办学实践。

将全区34所公办中小学组建成8个教育集团,其中小学6个学区,中学2个学区,实行分层帮扶的“1+1+N”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每个教育集团由三类学校组成——核心学校、领办类成员学校、帮扶类成员学校,松紧结合开展集团办学。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接受核心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3年为一个周期,核心学校向成员学校派出管理团队,承担管理和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集团学校之间实行领导流动、管理互通、师资共享、质量共进等8项措施。

吉阳区副区长张晨说,“以优带弱,区域联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均衡配置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共化管理理念、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带动集团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实现优质校带动薄弱校,提振乡村校园精气神;师资优势互补,破解小学教师老龄化困局;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优质资源拓展与增值。

为创新,焕发特色教育的普照之光有决心

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如何实现由“松散”走向“紧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是激活学校的“内动力”。

“进行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地下发几份文件、走过场、喊口号,而是要‘动真格’。”侯雪华说,吉阳区制定了集团发展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领导与管理、均衡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集团各成员校捆绑考核。同时,定期召开考评会,成绩多次垫底的学校校长要公开检讨,“不换思想、没有进步就换人!”

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由三亚市第二小学、荔枝沟小学、临春小学、红庄小学、罗蓬小学组成。“几轮考核下来,罗蓬小学成绩不理想,该校原校长主动辞去职务。”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迎春说。

2020年,从三亚市第二小学到罗蓬小学担任执行校长,孙令震扮演的角色是“救火队长”。但是,他上任头一周就碰了壁。“学生穿拖鞋到学校,课堂氛围枯燥单调、师生互动积极性不高。”孙令震旁听了几节课后有些哭笑不得,“一节课讲下来,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没有搞清楚,怎么能教好学生?”

组织罗蓬小学教师到三亚市第二小学跟岗学习,集团派出指导团队对罗蓬小学教师进行“一对一”评课,组织学生开展口算比赛、英语口语大赛……一段时间下来,罗蓬小学的师生们都开了眼。

“没想到英语课还能这么上。”英语老师杨桑一番钻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内容添加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展身手。班上原来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董雯伟踊跃回答问题,沉寂的课堂“活”了起来。

为创新,吉阳区不计代价筑巢引凤。

尽管对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锱铢必较,但花在教育上的钱,吉阳区从未犹豫过。

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管理机制。在经费上,生均拨款和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的使用权,下放到集团;在人员上,集团有临聘教师的招聘权,在编教师与临聘教师由集团根据各成员校实际情况自主调配;在绩效工资上,按每位教师每月发放900元的绩效为标准,给各集团下发教师绩效专项资金,绩效的分配由集团按照“能者多得”的原则,对教师进行自主考核后再定档,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当招聘权、教师调配权、绩效核定权等权力真正下放到集团时,集团校长的角色就有了转变,从一校之长变成了一个集团的掌门人。在捆绑考核的引导下,集团的“当家人”都在想方设法把薄弱校盘活做强。

从农村到城市,在吉阳这片热土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均衡教育”的梦想正在实现。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浩表示,吉阳区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教研、合作的态度,努力提升管理品质,探索集团化办学初步呈现了“共享、共融、共创、共赢”的办学效应。

谋创新,破茧成蝶教育之路有耐心

“0%、21.4%、20%、35%。”这几个数字深深地印在兰永更的心里,“这是2017年至2020年榆红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及格率。”该校学生成绩的提升,主要归功于吉阳区开展的集团化办学。

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吉阳区教育成绩喜人。

在丹州小学集团化教育资源共享下,成员学校教学水平逐步提升,生源由之前的严重不足发展到如今的学位难求;

在市第二小学集团的引领下,红庄小学打造的晨读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语文课的喜爱,成为品牌特色课程;

市第五小学集团、市第十小学集团向成员学校输出英语课、数学课等优势教学课程,提升了成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月川小学的国学朗诵、南新小学的足球课等特色品牌课程凝练出集团成员校的特色化品牌……

从教师到学生,向上意识、竞争意识愈发强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到哪,腰杆都是直的”。

3年来,吉阳区先后投入资金对辖区薄弱学校、中小学校教学电子设备以及多所幼儿园软硬件进行提升,使乡村学校“弱小差”等现象得到改善,吉阳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踏出坚实的步履;

天马行空的绘画、行云流水的书法、心灵手巧的手工、声情并茂的朗诵……3年来,吉阳区公益课堂的培训内容从12门增加到20多门,多样化的课程设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面对下午4点半放学后“放羊”的孩子,吉阳区主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开设“四点半爱心课堂”;

在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吉阳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9所,占全市三分之一,为三亚四区之首。

创新性地将集团化办学教育发展模式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2021年,吉阳区又创新性地将集团化办学教育发展模式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在充分参照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将全区74家公(民)办幼儿园划分为10个教育集团,以第二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等为龙头的10所核心公办园通过树立集团化办学目标,主动与成员园深度融合等,逐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管理模式共享,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文化融合上共建共赢,全面提高分园办园质量,让吉阳区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从幼儿园至初中全阶段覆盖,真正做到“学在吉阳,从幼教起步”。

成立教育系统大党委,覆盖吉阳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让“党建红”激活“教育蓝”……

一个个政策的出台,使吉阳区搭起深化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方向也愈发明晰: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吉阳区实行集团化办学是勇于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一个成功案例。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表示,吉阳区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高标准抓好党建与学校工作的深度融合,借“红色能量”内驱力激发教育发展新动力,将规划、蓝图变成时间表、路线图。吉阳区还要不断出台新举措、研究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奋力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立起标杆。

(记者杨洋)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