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笤帚、一个垃圾铲,张遥边清扫垃圾中转站内路面的垃圾,边擦拭站内设备,不时还要来回巡逻,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
“只要看见宽阔整洁的街道,就觉得流的汗都值得!”11月11日,虽然是周末,但在吉阳区环卫所还是能看到张遥忙碌的身影。今年40岁的张遥是吉阳区环卫所清扫一队队长。从事环卫行业,一干就是十年。
回忆起自己刚接触环卫工作之时,张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在垃圾中转站闻到垃圾的味道就想吐,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星期我吐了几次。”虽有诸多不易,但能吃苦的他很快就适应了。十年过去了,张遥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更习惯了对于常人来说显得刺鼻的气味。张遥双手上的斑斑老茧,是这么多年辛勤劳作的证明。
张遥在清理倒地的树木
再脏再累
也要守好垃圾“清运关”
初入行时,张遥负责临春河垃圾中转站的清运车驾驶员工作。每天凌晨,他驾驶着清运车辆便开始了一天的垃圾转运工作。为了确保城区内各中转箱、站、点有足够倾倒空间,满足周边居民需要,他必须一个站点接一个站点奔波。遇到炎热天气,张遥坐在驾驶室这个“大蒸笼”内,脸颊通红。“夏天难熬些,不仅是热,垃圾气味也是个挑战。但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嘛,既然选择了它,就得全心全意把它干好,看到干净整洁的垃圾站点,就很有成就感。”张遥说。
因为常年走街串巷,他的皮肤晒得黝黑,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总是顶着一双“熊猫眼”。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觉得他很黑,也很高大,不太会说话,看着挺老实的。”谈及丈夫张遥,妻子陈莎莎有些埋怨,“他一旦进入工作,就好像忘记还有一个家,大多数时候都是我自己吃饭。工作是他的‘大家’,我是他的‘小家’。”
“环卫工作永远在路上,24小时都在待命”,这是张遥最常说的一句话。陈莎莎直言,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认准了一件事就会不遗余力去完成,作为妻子更多的还是心疼丈夫。
后来,陈莎莎也成了吉阳环卫垃圾分类队的一员。投入到环卫工作后,陈莎莎便更加理解丈夫了,她以丈夫为榜样,携手并进。
去年“0801”新冠疫情期间,夫妻俩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每天,工作开始前帮彼此整理好面罩和防护服后,就马上投入工作,一天下来忙得连句话都说不上。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夫妻俩并肩逆行、同心抗疫的身影也成了吉阳区一道别样的“浪漫风景线”。
在那段时间,张遥天天深入中心城区临春、下洋田、商品街、春光、榕根等社区29个核酸检测采样点,清运所有医疗废弃物和涉疫垃圾,最多一天达到923箱。同时,高频率对公共设施及垃圾收集车辆等进行消杀,全力阻断病毒传播,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清洁的公共环境。
十年坚守
幸福日子需要奋斗
“我2013年5月进来环卫所,从垃圾中转站开始,从司机慢慢干到组长,再到副队长。我是从革命老区梅山出来的,从小到大听老一辈革命家说革命事迹,触动很大。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张遥说。
这些年里,张遥秉持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他的任劳任怨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海南最美农民工”、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评为海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被评为三亚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授予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三亚市“立足岗位、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先进个人。
对于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张遥表示,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依赖他身后有爱的集体。张遥时时心系着环卫工作岗位上的兄弟姐妹,今年除夕夜,他来到临春河垃圾中转站,系上围裙,化身“大厨”,为值班的兄弟姐妹们做了一顿暖心的年夜饭,慰劳辛苦劳作一天的环卫工人们。
张遥目前负责商品街社区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管理工作。由于商品街社区人口多,餐饮店密集,所以环卫任务比之前更重,但他也从未喊累。
2023年9月,为了做好登革热防治工作,张遥带领130名环卫工人组成一支消杀队伍,配合海罗村委会和港门村委会,采取滞留喷洒、水体投药、洒石灰粉等方式,对海罗村和港门村的背街小巷、楼顶、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收集点、绿化带、公厕等重点场所进行灭蚊消杀。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0点,把超标的布雷点降到合格,为居民们的健康护航。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张遥坚信。当前,三亚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他希望能和广大市民一道,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创优美社区环境,一起争做文明市民。
迎晨曦,沐星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城市的环境,守护着城市的文明。